共赴綠色之約,齊繪美麗中國新畫卷
2025年6月5日是第54個世界環境日,也是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實施后的又一個重要節點,更是一個提醒我們關注地球生態、共同守護綠色家園的特殊日子。今年的中國主題定為“美麗中國我先行”,這一主題和“終結塑料污染”的全球主題相輔相成,不僅呼應了全球環境治理的共同愿景,也彰顯了環境保護的緊迫性與行動力,更映照了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責任擔當。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交出了可圈可點的綠色答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俯瞰今天的神州大地,一幅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畫卷徐徐鋪展,人民群眾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綠色是美麗中國的鮮明底色,鋪展在綠水青山間,鐫刻在人民群眾心中。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二十周年,這一理念深入人心,指引著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從浙江安吉余村的綠色蛻變,到塞罕壩機械林場的郁郁蔥蔥……一個個生動的實踐都在證明,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這也啟示著我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萬里河山必將更加多姿多彩。
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項本質要求。浙江麗水通過GEP核算體系,將森林、濕地等生態資源轉化為可交易的“綠色資產”;福建三明建立“林票”制度,讓農民共享生態紅利……當前,中國正以“美麗中國先行區”為試驗田,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一個個創新模式正為全球提供更多“中國方案”。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無論是參與植樹種綠、扮靚祖國山川大地,還是杜絕鋪張浪費、自覺節約用水用電,抑或是提高環保意識、主動參與環保事業,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把美麗中國建設轉化為自覺行動,必將匯聚起強大合力,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藍圖一步一步變為現實。
共赴綠色之約,守護綠水青山。從“要我環保”到“我要環保”,從“政府主導”到“多元共治”,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全民行動時代”。在世界環境日之際,讓我們以“美麗中國我先行”為起點,以“終結塑料污染”為目標,將環保承諾轉化為日常習慣,不棄微末、久久為功,齊繪美麗中國新畫卷,讓中華大地藍天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江山如畫的大美中國!(王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