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民生為大”的時代華章
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首場“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成就時,在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的數字背后,一組飽含民生溫度的數據格外亮眼: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惠及4億人次,養老床位護理型比例提高至64.6%,托育中心覆蓋300多個地級市和人口大縣。這些指標生動詮釋了“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的發展邏輯。十四億多人的共同福祉,匯聚成驅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磅礴動能。
時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十四五”規劃綱要設定的20項主要指標中,7項民生指標占比超過三分之一,創歷次五年規劃新高,直指百姓最關切的急難愁盼。“十四五”以來,年均超1200萬城鎮新增就業筑牢民生根基;每千人口執業醫師數從2.9人躍升至3.6人,生命健康守護網越織越密;農民工子女公辦學校就讀率達97%,教育公平的起跑線持續前移。“十四五”規劃中民生指標的“高權重”,讓經濟增長數字從抽象符號轉化為可感可知的生活品質。民生底座的夯實,正是高質量發展從量變邁向質變的最有力見證,亦使中國式現代化的根基堅如磐石。
堅持“全國一盤棋”,“十四五”期間5年經濟增量超35萬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長三角,同步筑牢的更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民生保障網。新增相當于整個陜西省面積的森林,讓生態福祉惠及千家萬戶;建成超10億畝高標準農田,將“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成率超90%,2024年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超4000億元……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交響和鳴,民生保障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最深厚的支撐力量,“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在生動實踐中熠熠生輝。
輝煌成就的密碼,深藏于黨的堅強領導和新型舉國體制的獨特優勢。“十四五”期間,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差距持續縮小;醫保目錄新增402種藥品、長期護理保險覆蓋1.8億人,破解“看病難”“養老難”痛點;托育服務體系加速構建,讓“幼有所育”更可及、更安心。每一項民生進步的背后,都是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生動寫照。黨和人民共同繪就的民生畫卷,每一幀都飽含溫度與力量。
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民生暖流交織激蕩,“十四五”的時間昭示,民生獲得感的持續脈動,恰是中國式現代化最深沉的底氣與最璀璨的星光。面向未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僅是宏偉藍圖的坐標原點,更是砥礪征程中永不褪色的溫暖標注。用心用情將民生政策落到實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用億萬人民的幸福笑容繪就中國式現代化燦爛美景,譜寫“民生為大”的時代新篇。(連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