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煥新”,細品文化沉香
6月6日,在端午佳節來臨之際,連云港市圖書館攜手愛心單位,舉辦“濃情迎端午·巧手做香囊”非遺傳承手工制作活動,由非遺傳承大師指導小學生制作香包,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端午節,睇龍船。吃粽子,紀屈原。氹氹轉啊,菊花園。炒米餅,糯米團。五月初五系龍舟節呀!阿媽叫我去睇龍船!”又到一年端午節,充滿“蘇味”的童謠,再次在我們腦中盤旋回響。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第一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隨著科技、傳媒、文化等領域不斷創新,文化底蘊豐厚的傳統節日端午,在傳承中不斷萌發“新意”,正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以全新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江蘇,各地的端午節活動充滿了創新與傳統的交融,“老節日”煥發出“新花樣”。南京地鐵二號線上的梔子花專列,其車廂內部裝飾以梔子花元素,營造了一種“梔子花開 端午來”的節日氛圍;66支隊伍參加金雞湖端午龍舟賽,來自法國、德國、美國等國的外籍選手172人,深度參與體驗中國傳統節日……連云港市民前往大型網紅湖景黃金沙灘“打卡”,而在蘇州和無錫,年輕人身著漢服,精美的艾草花束花環裝飾在許多家庭的門口,展現出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將端午節日氛圍感拉滿,為江蘇文旅消費增添創新場景。
端午節的傳統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紀念,也是對時代“國潮”的表達。在現代社會,人們對于節日的慶祝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從網絡慢直播到沉浸式實景演出,大眾媒體的創新使得傳統文化以新的形態呈現,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關注。電商平臺上,與端午節相關的產品如粽子、艾草等的銷量顯著增長,顯示出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依然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傳統端午之所以長盛不衰不斷“煥新”,在于其以“文化胎記”形式,留存為中國人的文明鄉愁。時代潮流彌久歷新,每當端午這樣的傳統節日到來,傳統文明的種子就在我們心里“煥新”發芽。
端午節的現代化“煥新”,并沒有淡化其傳統“味道”,反而在傳承與發揚中與新時代元素實現了有機融合。“過一個有文化的節日”成為公眾過節“新標配”;為滿足公眾視聽新需求,大眾媒體創新不窮,沉浸式實景演出、“云”享佳作、網絡慢直播等,為傳統文化賦予新形態,“煥新”文化大餐更具影響力、感染力和穿透力。傳統節日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使得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發揮出更大影響力。當我們和家人一起慶祝端午,當我們教孩子吟誦關于端午的詩詞,當我們為參賽的龍舟隊伍加油,都在不斷提醒我們,這個傳統節日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承載的不僅是千百年的文化傳承,也是對家國情懷的禮贊。
時代在變,但是傳統節日韻味依然。端午節看似小小的“煥新”表達,不僅為我們的生活增添美好,還讓數千年文化底蘊和現代生機活力有機融合,也加深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愛護。在端午節這一天,我們不僅是在過一個節日,更是在細品一段悠久歷史,感受一種傳統文化的沉香。(連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