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英烈,是根植于血脈的印記
英雄烈士是一個國家光輝歷史的記憶,是民族的脊梁、時代的先鋒,是精神圖譜上的顯著坐標。崇尚英烈絕不是一句口號,更是融入血脈的莊嚴承諾,他們的事跡和精神始終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據統計,革命戰爭年代以來,為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約有2000萬名烈士英勇犧牲,他們用生命譜寫壯麗篇章,換來了如今的美好生活,而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沒有留下姓名。
然而,現實中卻存在著褻瀆英烈的行為。一些人意識淡薄、受錯誤思潮影響,在網絡上惡意玩梗、歪曲英烈事跡、抹黑英烈形象。這種行為不僅傷害了英烈親屬的感情,也刺痛了廣大民眾的民族情感,甚至觸碰了法律底線。每位英烈都為我們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絕不允許任何詆毀和褻瀆,要在全社會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表達對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實施了一系列緬懷英烈事跡、傳承英烈精神的部署和舉措,讓尊崇捍衛英雄烈士的鮮明價值導向更加深入人心。先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意見》等,通過立法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保障法律實施制度機制更加健全完善,有效保護英雄烈士和烈屬合法權益……推動全社會“崇尚英烈、緬懷英烈、學習英烈、捍衛英烈、關愛烈屬”的濃厚氛圍。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推動下,自2014年起,我國用最高禮遇,迎回十一批共981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讓英魂回歸故里、為人銘記。近些年,我國正式開通“烈士尋親政府公共服務平臺”,組建國家烈士遺骸搜尋隊及國家烈士遺骸DNA鑒定實驗室,加強對烈士陵園的規劃、建設、管理維護等等,先后為6300多位烈士尋找到親,為烈士確認身份、找到親人,讓他們從“無名”到“有名”、從“有名”到“留名”。
我們要永遠銘記英烈的英雄事跡,世代發揚英雄精神。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確保紅色基因傳承發揚。
面對新征程,我們前進道路上依然任重道遠,仍然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更加需要英雄,需要弘揚英雄精神。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我輩仍須接續奮斗、用心守護,讓英烈精神永放光芒,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時代新篇作出更大貢獻(龔雪)